400-965-9255

133 6097 1250

炜华高科(湖北省)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新型四合扣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25-03-20     浏览量:43

新型四合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3057发布日期:2018-09-25 20:09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导航: X技术> 最新专利>服装,鞋;帽,珠宝,饰品制造的工具及其制品制作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四合扣。



背景技术:

四合扣是将两衣襟连接在一起而常用的连接工具,其主要起到扣合连接作用。通常四合扣从上至下分为扣面、扣壳、扣珠、扣脚四个部件,其中扣面和扣壳组合构成母扣组件,母扣中间设有扣槽,扣槽边上设有两根平行的弹簧;扣珠和扣脚组合构成公扣组件,公扣中间突出有一扣珠,该扣珠按入母扣的扣槽中后被弹簧夹紧,从而实现连接作用。目前针对四合扣的结构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只是公扣与母扣间的连接性能问题,而对于母扣、公扣各自两个部件间的连接性能未作过多的考究,然后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母扣或者公扣的两个部件间由于扣合力不够稳定、牢固而导致纽扣损坏问题,同时,目前的四合扣多用金属材料,外形较厚且较重,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四合扣,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的四合扣连接不够稳定、牢固而导致纽扣损坏的问题,同时具有更加轻薄,节省物料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四合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可选择性的扣合插入到母扣中,所述公扣包括A件和B件,所述母扣包括C件和D件,所述B件的中部内凹或者镂空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壁上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安装有弹性环形件,所述弹性环形件环身外凸呈齿轮状,并且弹性环形件的部分环身位于环形安装槽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A件、B件、C件和D件,其中A件和B件相互插接形成公扣,C件和D件相互插接形成母扣,再将B件和C件相互插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由于本实用新型在B件的环形安装槽内安装有弹性环形件,弹性环形件的环身外凸呈齿轮状,弹性环形件的多个外齿用于替代传统的B件中的弹簧与C件相互卡接,多个外齿在受力时会相互挤压,两个外齿之间的凹槽由于受力相互挤压,使C件更加稳固与B件相互卡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C件的中部设有上凸的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的柱身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环形件相互卡合的环形卡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的边沿处设有由内向外的倾斜面。

通过设置环形卡槽,当第一插柱插入到第一插槽中时,此时弹性环形件卡合在环形卡槽中,弹性环形件上的多个外齿起到卡位作用,可防止弹性环形件从环形卡槽中掉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C件的中部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上部位于第一插柱的柱身中,并且,第二插槽的底部口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

第二插槽用于与D件相互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D件的中部设有与第二插槽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柱,所述第二插柱的柱径由下向上渐变缩小。

通过设置第二插柱,将第二插柱插入到第二插槽中,由于第二插柱的柱径由下向上渐变缩小,通过外力进一步使第二插柱与第二插槽的槽底相互挤压,第二插柱的顶部变形,同时,第二插槽的底部口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使得第二插柱的顶部变形后可以卡在第二插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B件的上部的边沿处为由内向外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处设有设有数个第三插槽。

设置的第三插槽用于与A件相互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A件的下边沿处设有与第三插槽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的第三插柱,所述第三插柱的柱径由上向下渐变增大。

通过设置第三插柱,将第三插柱插入到第三插槽中,由于第三插柱的柱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通过外力进一步使第三插柱与第三插槽的槽底相互挤压,第二插柱的底部变形,同时,B件的上部的边沿处为由内向外的倾斜面,使得第三插柱的底部变形后可以卡在第三插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槽和所述第三插柱的数量均为6个。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形件为尼龙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B件,在B件中设置弹性环形件,使得件与C件之间卡接或者分离更加容易,并且,B件上独特的外齿设计可防止使用过程中C件和D件相互分离,由于取消掉了弹簧件,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服装、西裤、钱包、军装、工装、童车和手机包装套上等,并且比同类产品可以做到轻、薄、节省物料,而且,通过将B件中间掏空,也可以节省物料,生产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公扣和母扣涂上原布料、底层面料的色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弹性环形件的结构受力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A件;100表示第三插柱;2表示B件;200表示第一插槽;210表示环形安装槽;220表示弹性环形件;230表示第三插槽;3表示C件;300表示第一插柱;310表示环形卡槽;320表示第二插槽;4表示D件;400表示第二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图1中U所在的方向表示上方向,D所在的方向表示下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四合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可选择性的扣合插入到母扣中,所述公扣包括A件1和B件2,所述母扣包括C件3和D件4,所述B件2的中部镂空形成第一插槽200,所述第一插槽200的槽壁上设有环形安装槽210,所述环形安装槽210内安装有弹性环形件220,所述弹性环形件220环身外凸呈齿轮状,并且弹性环形件220的部分环身位于环形安装槽210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A件1、B件2、C件3和D件4,其中A件1和B件2相互插接形成公扣,C件3和D件4相互插接形成母扣,再将B件2和C件3相互插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由于本实用新型在B件2的环形安装槽210内安装有弹性环形件220,弹性环形件220的环身外凸呈齿轮状,弹性环形件220的多个外齿用于替代传统的B件2中的弹簧与C件3相互卡接,多个外齿在受力时会相互挤压,两个外齿之间的凹槽由于受力相互挤压,使C件3更加稳固与B件2相互卡接。

如图1,所述C件3的中部设有上凸的第一插柱300,所述第一插柱300的柱身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弹性件相互卡合的环形卡槽310,所述第一插槽200的底部的边沿处设有由内向外的倾斜面。

通过设置环形卡槽310,当第一插柱300插入到第一插槽200中时,此时弹性环形件220卡合在环形卡槽310中,弹性环形件220上的多个外齿起到卡位作用,可防止弹性环形件220从环形卡槽310中掉出。

如图1,所述C件3的中部设有第二插槽320,所述第二插槽320的上部位于第一插柱300的柱身中,并且,第二插槽320的底部口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

第二插槽320用于与D件4相互配合。

如图1,所述D件4的中部设有与第二插槽320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柱400,所述第二插柱400的柱径由下向上渐变缩小。

通过设置第二插柱400,将第二插柱400插入到第二插槽320中,由于第二插柱400的柱径由下向上渐变缩小,通过外力进一步使第二插柱400与第二插槽320的槽底相互挤压,第二插柱400的顶部变形,同时,第二插槽320的底部口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使得第二插柱400的顶部变形后可以卡在第二插槽320内。

如图1,所述B件2的上部的边沿处为由内向外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处设有设有数个第三插槽230。

设置的第三插槽230用于与A件1相互配合。

如图1,所述A件1的下边沿处设有与第三插槽230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的第三插柱100,所述第三插柱100的柱径由上向下渐变增大。

通过设置第三插柱100,将第三插柱100插入到第三插槽230中,由于第三插柱100的柱径由上向下渐变缩小,通过外力进一步使第三插柱100与第三插槽230的槽底相互挤压,第二插柱400的底部变形,同时,B件2的上部的边沿处为由内向外的倾斜面,使得第三插柱100的底部变形后可以卡在第三插槽230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插槽230和所述第三插柱100的数量均为6个。

并且所述弹性环形件220为尼龙胶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opyright © 2025 炜华高科(湖北省)股份有限公司 XML地图 网站模板